(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工人手被压伤 公司赔偿50万元
泉州晚报讯(记者黄墩良 通讯员李凤美)阿琳(化名)千里迢迢来泉州打工,不慎手被机台压伤,构成五级伤残,但公司却不认同这是工伤,起诉请求撤销该工伤认定决定。近日,在鲤城区法院的调解下,各方回归到实质性化解争议的轨道上来,促成公司支付阿琳各项工伤赔偿金共计50万元。
阿琳是某制造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员工,去年3月19日,她在车间操作机台时,右手不慎被机台压伤,造成右腕部毁损,经劳动能力等级鉴定为5级伤残。
去年8月,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依据阿琳的申请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她受到的事故伤害为工伤。公司不服该认定,遂向鲤城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该工伤认定决定。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在开庭前通过详细阅卷和听取当事人陈述,梳理得知工伤认定基本事实比较清楚,阿琳伤情较严重,家庭经济困难,而公司起诉的很大原因,在于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法一次性支付高额赔偿金。
考虑到上述情况,法官与当事人反复沟通,释法明理,消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对抗情绪,引导双方当事人根据劳动者的伤情等级、用人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回归到实质性化解争议的轨道上来。
最终,在法官主持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调解协议,由该公司支付劳动者各项工伤赔偿金共计50万元,首期支付10万元,剩余款项在两年内分期支付完毕。随后,公司当天向法院提交了撤诉申请,至此,历经一年的工伤纠纷在案件立案后1个月得到圆满化解。
据悉,近段时间以来,鲤城法院共化解了5起工伤认定矛盾纠纷,5名劳动者获赔工伤赔偿金共计9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劳动者在公司工作时,往往涉及工伤,但若公司不愿意赔偿或者双方无法私下达成调解,劳动者就要走工伤认定程序,工伤认定后,若用人单位不服,还要走法律诉讼程序,等该程序走完,劳动者还得走民事诉讼索赔等程序,有的工伤案件全部法律程序走完,往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这对急于用钱的伤者来说,很是心累。法官表示,针对此类工伤认定基本事实比较清楚的案件,一判了之固然容易,但并不能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后续可能衍生民事诉讼、执行等烦琐程序。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能保障用人单位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鲤城法院表示,接下来将加大行政争议案件实质性化解工作,尤其是涉民生行政案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