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真是硝烟弥漫。

一切都因一个人而起——

上野千鹤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众所周知,近几年,女性话题热度颇高。

而上野作为日本女性学创立者,在中国也打开了知名度。

2019年,她在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的发言,冲上微博热搜。

谈及高校性别歧视、教育的意义,金句频出。

而最近,上野又一次回到国内大众视野。

比上一次更「爆」,直接喜提多个热搜。

她与几位中国博主视频连线,内容围绕 婚恋问题 展开。

时长不到半小时,却轰动了互联网。

争议首先来自博主向不婚者上野提出的问题:

「您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就意识到没有成家的打算, 缘起是因为被男性伤害过吗 ,还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这一句话几乎冒犯了所有女性主义者。

再就是博主自身经历与女性主义挂钩遭到质疑。

让视频内容刺激出 超9万条 相关讨论。

甚至逐渐发展成网暴趋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上野千鹤子与另一位男性博主的第二场对谈,又加剧了混战。

因为提问水平的差距,引发出部分网友对两个博主之间的性别拉踩。

这边还没吵完,那边又爆出内幕。

原来,整个事件本身就是一场策划。

提问者与问题都经过设计,目的是为商业活动造势。

来源:微博用户@大美女的个人世界

一个流程下来,真正有价值的讨论内容已经无人在意。

剩下的只有混乱而愤怒的情绪。

也让人意识到,「女性主义」确已成为实打实的流量密码。

消费女性主义,流量相当可观。

而这种消费,在内娱随处可见。

索性借此机会,咱们来聊一聊——

两次对谈之所以能搅动互联网,带来如此巨大的流量反馈。

除了婚恋与性别话题本身就颇具争议。

还仰赖当事人的特殊。

这几年,上野在国内名气越来越大。

作为日本女性学学科的开创者,其多本著作近年在国内热销。

观点准确犀利,助推女性主义在国内发酵。

如今只要提到女性主义,基本已经绕不开上野的名字。

而且,上野教授自带「 腥风血雨 」体质。

四年前在东京大学的那场演讲,「震惊日本列岛」。

在相关纪录片 《情热大陆 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 中,就提到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力。

演讲中,她罗列高校录取丑闻背后的性别歧视问题。

点明东京大学乃至整个日本社会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性别隐则。

语调温柔,措辞有力。

结果入学典礼结束,舆论吵疯了。

支持者与反对者不相上下。

相关报道几乎占据所有主流媒体。

甚至有学生直接在课上质问她,为什么做出那样的演讲。

发言视频流传到国内,同样激发出海量讨论。

一石能激起千层浪,恰恰反映出女性主义的热度。

大环境下,全球范围的女性主义发展日趋高涨。

反映到如今的互联网,彩礼、结婚、生育等两性话题也次次都能引爆网络。

鱼叔前两天推荐一部女性历史纪录片时,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女性声量越来越高,女性的需求被逐渐重视。

为迎合女性而衍生出的作品层出不穷。

比如去年几部大爆剧集,基本都离不开女性话题。

这本来是一个好的现象。

但慢慢的,事情却逐渐变味。

原本,上野千鹤子的对谈备受期待。

视频刚爆出时,营销风向也以「温暖的女性对谈」为主。

但很快,评论区就大翻车。

首先,是 内容上的扭曲 。

重量级的阵容,让大家期待能从中看到有价值的女性主义讨论。

但内容却违背预期,围绕着「难以自洽的婚姻」打转。

导致博主被骂,营销翻车。

熟悉吗,这正是内娱女性题材剧的经典翻车方式。

去年爆火的 《梦华录》 ,正是如此。

该剧无论是内容还是营销方向都强调「女子贵在自立」。

但随着剧情发展,女主赵盼儿却在人格与经济上都逐渐依附男主。

让剧集原本标榜的「独立女性」标签,与陈旧内核形成反差。

才让口碑陷入两极化争议之中。

原本,随着女性意识崛起,资本看准女性观众的消费潜力。

让大女主剧成为收割女性观众的利器。

但大女主的扭曲内核引来争议时, 刻意制造争议 又再度沦为消费女性主义的新方式。

就比如对谈视频中,博主丁克失败的婚姻就成了视频的争议爆点之一。

而细品如今的女性题材剧,也越来越有「 按热搜写剧 」的趋势。

就比如去年翻车的 《欢乐颂3》 ,豆瓣评分低至4.8。

原本,该系列将小人物置于大城市。

将「扶弟魔」「办公室恋情」「处女情结」等争议话题嵌入角色经历中。

饱满展现不同女性的困境,也在内娱为女性群像剧开辟出一席之地。

但续作去精取粗,在女性人物刻画上偷懒。

本末倒置将角色当成冲击热搜的工具人。

反而大大缩窄了女性在大城市拼搏困境的讨论空间。

不仅如此, 观众的愤怒 也成了消费女性主义的重要一环。

正如在讨伐北大宿舍与上野千鹤子对谈视频的同时。

不仅相关视频播放量猛增,线下相关对谈门票一售而空。

有关书籍脱销下架都一度冲上热搜。

这让人想起 《说英雄谁是英雄》 备受争议的「处子血」情节。

女性角色被强暴后,含泪擦掉滴落在雪地上的处子血。

这一剧情词条登上热搜,剧集迅速吸引火力提高了知名度。

还有那部让人十分不愿想起的《东八区的先生们》。

也是凭借着女性观众对于剧中辱女情节的愤怒。

频频冲上热搜,爆成现象剧。

女性主义,似乎被消费成了一门生意。

过度消费女性主义,只是一种女性主义的虚假繁荣。

就像如今的女性题材剧,看似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质量上却频频翻车。

独立,是虚假的独立。

自由,也是孱弱的自由。

由此呈现出一种 十分扭曲 的观感。

就像这次对谈,原本可以帮助更多人打开了解女性主义的大门。

但以流量为目的的问题设置扭曲了初衷,也让对谈走向变得奇怪。

非但造成女性主义的误读,还让女性群体进一步被割裂对立。

消费女性主义,看似迎合女性,本质上还是傲慢。

悬浮的女性题材剧反而轻视了问题所在,也在现实中窄化了女性的生存空间。

就比如电视剧 《我们的当打之年》 中。

徐璐饰演的谷峤,一边上演着在重男轻女家庭中,坚决与富二代渣男离婚的独立女性戏码。

另一边却靠拿着霸总人设的闺蜜还上巨额债务后「重新生活」。

一下子,女性互助、原生家庭、婚恋困境关键词垒满。

观众却从中感觉不到任何真实力量,只有大写的荒谬。

女性主义被扭曲消化进流水线题材剧后。

观众只能看到顶着女主光环,所到之处问题迎刃而解的完人。

在这样的评判体系中,角色的脆弱与人性中的灰色地带就会迎来道德审判。

马伊琍在综艺 《展开说说》 里就提到,自己接下一个十分想演的角色。

但遭到工作人员的反对,原因就是 这个女性角色「不可爱」 。

演员的顾虑反映出观众对此类角色的不宽容。

给予女性胜利的方式,是让她绝对正确「不犯错」。

也变相驯化观众审美,将「完美人设」投射到现实生活。

结果反而造成剧集的虚假,与女性处境的艰难。

正如对谈引发出的针对女博主婚姻问题的审判,已经蔓延上升至对具体个人的人身攻击。

这,显然不是一场「女性主义对话」希望带来的结果。

其实,上野千鹤子曾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一书中提及。

从改变家庭开始改变社会,提高女性在婚姻中的自主性,也是女性主义探讨的内容之一。

另外,许多女性以为走入婚姻是一种自由。

但有多少人,是顾虑于不结婚可能面临的社会阻力,而带着抗拒的深层心理选择了结婚?

为了减少阻力向主流社会交卷,还称不称得上是一种自由呢?

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内容。

但当女性困境沦为单薄的噱头,变成只要说几句看似正确的话便可以「为我所用」的大旗后。

本该真诚的自我剖析,被投机功利之心所取代。

情绪盖过内容本身,也使攻讦之声成为主流。

女性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流量密码。

一方面,确实因为女性坚持发声,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资本看准「她经济」的潜力助推其热度。

而这次声势浩大的争议声,恰恰也印证着,无论是大众还是「精英」,对于女性主义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或者说,对于女性主义真正犀利有建设性的一面,选择性地忽视了。

女性主义被扭曲为流量密码,又引致层出不穷的误读与利用。

本该成为女性背靠的支撑,却也能演变为消耗女性的一出闹剧。

希望经此一役,能带来一些提醒。

原本为女性劈路的穿云箭,不必射向名为流量的草船上。

愿所有女性,都能更加自由。

关键词: 女性主义 东京大学 女性角色